在美国使用和开发过的App,以及在中国使用的应

2014-12-11 16:42
分享到:

学着使用中国用户常用的移动App,不仅仅是出于职业习惯的好奇心,也是为了尽可能地融入本地的氛围。来记录我在美国使用和开发过的App,以及在中国使用的应用

1. 复杂的中文输入

  • 拼音模糊匹配

中文的输入法千差万别,从拼音、手写、部首到颇具怀旧风的九宫格输入等,花样百出,尽管不同年代、不同成长环境的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输入法,拼音输入却还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但在中国的网站和App上,并不需要以上任意一种的输入方式。打开任何操作系统的搜索界面,只需输入拉丁字母,就能得到海量的中文搜索结果,通过智能纠错和模糊音功能,即使有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一旦适应了这种模式,就会不由得感慨:为什么其他国家的App没有这么人性化呢?

中国的App甚至强大到能处理各种各样的中文输入,真是蛮拼的。但很少支持英文的模糊输入,比如使用词干提取和探测法等便能处理变音符、标点符号和大写等问题,当然,对于这一现状也情有可原。

  •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和语音助手

如果语音能够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那还要打字干嘛?在微信一类的IM应用中,语音信息的使用随处可见,在撇除打字的麻烦之余,也为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一辈人带去了便利,给他们省下了不少力气。其实我个人并不热衷这种交流模式,总觉得停下手头的活儿来听取语音信息远没有浏览文字来得方便,向别人回复语音信息也很不自在,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看起来颇有装腔作势的嫌疑。

不过,在中国,人们似乎很习惯在公共场合发送语音信息。一边用拇指摁着“录音键”一边微微低头对手机说话的人群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很多应用也支持语音搜索。于今年5月加盟百度的人工智能科学家Andrew Ng博士在最近一次访谈中便表示:百度搜索的10%均来自语音输入。

  • 二维码扫天下

在动身前往中国前,我曾在旧金山做过关于美国用户习惯及喜好的调查,并不失时机地亮出二维码,看他们是否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一个女大学生笑道:“这玩意儿是不是那种,用相机照一下就能打开什么神秘网站之类的?”

还有人说他们曾尝试用相机App拍了张二维码的照片,但什么都没有发生,之后就再也没用过。“大概是购物优惠券之类的吧”有人猜,甚至担心手机会因此中病毒什么的。我把这些不同回应的录像拿给我的同事看,大家都更加坚信美国对二维码来说恐怕永远无法成为一片沃土。

中国人绝对不会对二维码感到陌生。实际上,二维码几乎无处不在——广告、宣传册、菜单、名片还有再熟悉不过的优惠券上,甚至会出现在列车的椅子靠背以及洗手间隔间的门后。绝大部分App都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打印在广告、宣传册上的二维码也许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App,中国的微信、微博以及其他App上都有与特定链接捆绑的二维码,但如果用外部扫描器的话,很可能无法链接到某个App上。

而二维码的下方往往会出现“扫一扫”三个汉字,也就是扫描的意思。每次看到这几个汉字,我都会联想到三录仪和医疗设备什么的。在这里,二维码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渠道,还可以用于添加好友,支付商品或登陆网站,非常方便。

2. 疯狂的红色小圆点

在中国,众多App的UI往往独树一帜地共用同一种元素——一个代表未读内容的红色小圆点。看起来跟ios系统UI上那种红色圆点相似,很眼熟,只是没有数字标识。实际上,美国App的UI从未用过这个元素。这些红色的小圆点在App的菜单上随处可见,从左到右、从上至下排列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通常,如果用户过一段时间再打开某个App,就会每个页面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红色的小圆点往往意味着:

  • 新内容加载成功:在社交媒体新闻、电影、音乐或购物App中很常见,实际上并不需要用户执行特别的操作,也不必显示具体的数字,只是提醒他们有新的内容出现了而已。
  • 新功能上线:在App中常伴着醒目的红色“New”或“新”的字样。
  • 在用户关闭了App全部或部分通知功能时出现。举个例子,微信在静音时,新消息以红色圆点而不是
  • 更多上海手机应用开发、上海手机app、上海app 开发、上海APP制作、上海苹果开发、上海手机app开发、上海移动应用开发、上海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上海Android应用开发、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上海html5 app开发等资讯服务请关注上海睿玛电子商务公司官方网站www.reima.org。专精于高品质的全方位设计服务。
Keywords:上海APP开发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大连口才培训 粉尘加湿机 南京地暖 深圳起重机 深圳食堂承包 盘锦商务礼品 影视配音 电子电器网 酒店餐具 深圳名片印刷 2be水环式真空泵 冷压端子 麦格官网 徒手整形培训
  • 需求咨询
  • 技术咨询
  • 运营咨询
  • 需求咨询点击咨询
  • 技术咨询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