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星、索尼、高通等传统终端制造商发力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同时,互联网企业也跨界发力瞄准了这块“蛋糕”.据相关行业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仅为100万块,但到2018年将有望达到3600万块。另据瑞士信贷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到2017年,综合了语音技术、生物识别技术、通信、云存储和功耗技术的智能手表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尽管各企业纷纷发力这一领域,但中研普华分析师陆江指出,“目前的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产品,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可穿戴设备。”目前发布的产品,大部分仅仅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需要在与智能手机的交互下才能完成工作;智能手表受限于屏幕大小,操作不方便,并且运行速度较慢。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推出的智能手表均缺乏杀手级应用。所以现阶段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之类严格上说并不能归属于可穿戴式设备,只能说它们较之其他普通可穿戴设备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这个智能性无法与手机分离,因此只能称之为具有半智能性。
谈及可穿戴设备的未来,陆江指出,真正的可穿戴式设备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做到完全智能,而不必依附于手机程序。具有完全智能性的可穿戴式设备实用性将会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同时它的功能将会更加趋于多样性。因此,企业的研发方向首选必须解决可穿戴式设备必须依附手机这一局限性,做到真正能够独立于手机之外,而处于互联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