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窃个人隐私成常态
今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只要用户在iPhone手机上使用软件,iPhone系统后台都将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即便是用户关闭定位功能也没有用。事实上不仅是iPhone手机,
上海Android应用开发由于开放性和权限管理不严格导致手机应用私自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问题更为严重。此前,一款名为“安卓窃听器”的窃听软件被手机安全厂商发现并拦截。据手机安全厂商介绍,黑客利用这款软件,可以对该病毒感染的手机用户进行窃听,以及盗取用户的短信、微信以及聊天信息等内容。今年9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一款图标为“WPS图表”的新型手机间谍软件,它不但能盗取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和短信,还会造成受害机主的银行资金损失。其实手机软件盗取用户信息的新闻成出不穷,不仅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还带来了经济损失。
全球领先的移动安全服务商网秦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安全报告指出,在2014年第三季度私窃取类手机恶意软件15.09%的比例位居第三。网秦报告指出,手机中包含的隐私信息多种多样,如通讯录信息、账号信息、位置信息、短信、通话记录、聊天记录以及录音等等。一些恶意软件会后台读取各种账号信息、通讯录信息等进行贩卖,大大增加了手机被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充斥的机率。还有一些恶意软件读取银行卡、身份证等账号信息,直接威胁到了用户的财产安全。
大数据隐私保护需多方合力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个体在使用信息交流工具、社交媒介、网络购物时,都不可避免会留下个人信息的蛛丝马迹。一旦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或者泄露,就会给个人隐私乃至人身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如何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上海手机app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但因一些问题的存在,给很多用户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据《京华时报》报道,现在八成以上APP要求获取设备信息,一方面为让软件安装时可适配不同型号的手机,另一方面也被开发者用来统计用户数和做用户画像,以便在融资中用“事实说话”。但实际上,恶意APP开发者会将用户信息贩卖,其他APP开发者,以及广告公司、保险公司、中介公司等机构,甚至病毒开发者和其他不法分子都有可能是购买这些信息的下家。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手机APP被曝出现问题,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手机APP窃取隐私已经成为常态。因此,如何给用户带来安全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使得用户能安全放心的使用APP成为一个值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谁动了我们的手机隐私
目前很多的应用软件不论需要与否,都要读取用户地理信息位置、读取通讯录、读取短信等要求。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手机地理位置、设备识别信息、本地手机号,广告公司可以面向固定而稳定的手机用户群精准匹配与投放相应广告,并且进行有效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另一种变现渠道自身广告的推广。开发商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根据消费群体的特点,及时推送自己的产品,从而谋求利益。
而从目前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的做法来看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安装时有授权确认,在使用中涉及用户信息时,再次出现授权确认让用户明确知晓;第二种是在用户下载安装软件时,给出一个提示让用户确认;第三种是没有经过用户任何确认,直接收集信息。有业内专家表示,“智能手机上网的安全性非常低,其存储方式都是标准化的,任何软件只要能访问手机,就可以提取用户信息,且这些信息能被软件轻易复制和传送。”
面对越来越多个人隐私从手机外泄,手机隐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指出手机APP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问题,76.0%的受访者对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表示担忧,6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违规APP的处罚力度。如何保障手机用户的隐私安全,如何安全放心的下载和使用APP成为手机用户极为关心同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